今年4月21日,上海高尔夫历史陈列馆在上海林克斯高尔夫俱乐部启幕开放,这是继2024年5月5日深圳隐秀高尔夫博物馆获得政府审批,正式注册成立非盈利性高尔夫博物馆之后,中国第二家高尔夫历史和文化展览对公众开放,可喜可贺!
上海高尔夫历史陈列展由中华高尔夫传承协会、上海林克司乡村俱乐部和上海向阳高尔夫球发展基金会联建设,在林克斯俱乐部的老会所陈展,展览以编年史的形式,展示了中国高尔夫运动从1870年到2000年的发展历史。
参加揭幕的嘉宾包括上海浦东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上海林克司乡村俱乐部执行董事张俊敏,中国高尔夫俱乐部年会创始人秘书长陈亚雄,老兵高尔夫俱乐部创始人方宏,法拉高尔夫首席执行官严军,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欧阳文石,上海高尔夫球协会秘书长李忠康,中华高尔夫传承协会荣誉主席王志刚,中华高尔夫传承协会主席冯端月,副主席吴一非和秘书长陈兴。
中华高尔夫传承协会荣誉主席、《高尔夫》杂志出版人王志刚首先致辞。他认为,上海高尔夫历史陈列馆的落成,播下的不只是文化传承的种子,更希望以此为起点,让高尔夫所倡导的礼仪之道与进取精神,在新时代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绽放新生,持续激励更多人了解、热爱并投身于这项充满魅力的运动中。
上海高尔夫协会秘书长李忠康发言表达了对陈列馆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希望发挥行业平台优势,联动多方资源,为陈列馆注入持续生命力,让高尔夫文化惠及更多人群,让更多人感受高尔夫运动的文化魅力与精神内涵。
上海林克司乡村俱乐部总经理戴庆佳先生,回顾了俱乐部参与建设陈列馆的初衷与全过程。他表示,林克司高尔夫俱乐部始终致力于传播高尔夫文化、推广高尔夫运动,而此次参与陈列馆的建设,正是这一初心的延续。希望这座陈列馆不仅成为高尔夫爱好者追溯历史、感悟精神的文化殿堂,更能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挖掘高尔夫运动与民族发展之间的深层联系,努力打造面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基地。同时,也期望为上海体育文化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增添一抹独具特色的文化色彩。
陈列馆揭幕之后,近百名嘉宾,包括来自北京、上海、日本、韩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国的胡桃木球手,参观了陈列馆,并在林克斯球场举办了古典高尔夫国际邀请赛。
中华高尔夫传承协会原名中华高尔夫收藏协会。协会由我本人、100高尔夫副总裁张宇和王志刚共同发起建立,于2016年6月25日在我的家乡威海市召开了成立大会。13位来自北京、上海、山东的高尔夫收藏发烧友,包括时任美高协博物馆馆长的麦克-特罗斯特,在刘公岛英国皇家海军1901年建设的9洞球场举办了成立大会,组织了中国历史上首次胡桃木古董杆体验赛。参赛者身着百年前的服装,手舞百年前的胡桃木古董杆,挥杆中国早期建立的海边林克斯球场,开启了中国有关现代高尔夫收藏和历史文化研究和传播的先河。中华高尔夫收藏协会的宗旨是学习、分享、传播和促进高尔夫运动的历史文化传承和文物收藏,发展本协会和国际高尔夫收藏协会之间的友好交往。
中华高尔夫收藏协会2017年年会在北京乡村高尔夫俱乐部、2018年年会在上海林克斯乡村高尔夫俱乐部举办。协会经过三年的发展,成立了山东、上海和北京分会。2019年,协会理事会改选,王志刚出任会长,我卸任成为终身荣誉会长。之后,协会名称改为中华高尔夫传承协会。
中华高尔夫收藏协会的成立之日,也是我个人在威海创办的高尔夫传承博物对外开放之时。收藏协会的会员在成立大会期间,参观了高尔夫传承博物馆。博物馆80%的藏品,来自一位美国已故收藏家泰德·赫伯特(Ted Herbet)。赫伯特在麻州春田城附近契科比市的斯伯丁(Spalding)运动器材公司工作了40年,2002年退休。几十年来,他不遗余力的以自己微博的财力收藏了上万件各种各样和高尔夫相关的文物。2012年夏天,我向他表示,如果有一天他决定转让藏品,务必通知我,前提是全部转让。我告诉他,如果我能得到他的收藏,我的梦想是在中国建一个小型的高尔夫博物馆,这对中国正在兴起的高尔夫球运动,对于在中国推广现代高尔夫运动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无疑将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2013年秋天,他住院动了喉部手术,由于只能进流食,身体十分虚弱。一天,我接到他的电话,他说经过慎重考虑,并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他的收藏品全部转让给我。在之后的一个月内,我到他家跑了13次,用越野车一车一车地把他所有的藏品拉回家里,租了一间储藏室存放起来。在之后的三、四年里,我和家人将他的收藏逐步运回国内。同时,我接着通过美国和英国高尔夫收藏协会和英美拍卖行,进一步收购了历史更悠久、更加珍贵的数件镇馆之宝,在威海建起一个小型的高尔夫博物馆(www.golfheritagemuseum.com)。
自2014年在北京结识高尔夫资深媒体人王志刚之后,他曾经通过各种渠道和关系,探讨寻找合作伙伴,帮助我完成高尔夫博物馆之梦,可惜未果。在威海和当地政府谈了七年,寻求合作建设正式的高尔夫博物馆,也始终没有谈成。2023年,深圳正中集团和隐秀高尔夫俱乐部得知我的收藏,并邀请我到隐秀商谈合作。我们仅仅用了七天,在8月21日签署了合资合作协议,建立中国首家高尔夫博物馆。协议中我和老伴承诺,一旦高尔夫博物馆获得国家正式非盈利资质,我们将把全部藏品无偿捐赠给博物馆。9月底,全部藏品从威海搬到深圳龙岗区隐秀山居酒店。经过一个月的昼夜奋战,中国首家公益性的高尔夫博物馆世界馆和中国馆建成,并于11月1日沃尔沃中国公开赛期间对外试运营。2024年5月5日,在获得深圳市有关政府部门正式审批后,隐秀高尔夫博物馆在沃尔沃中国公开赛期间正式启幕,中国高尔夫球协会主席贺凤翔、广东省原副省长和原省高协主席许德立及夫人、中高协副主席王禹平、广东省高协执行主席冯雄、正中集团董事长邓学勤、欧巡赛集团首席赛事官及运营官本-高文、沃尔沃中国公开赛董事会主席赵琴等嘉宾,在隐秀高尔夫俱乐部总经理孔维东、我本人和执行副馆长林若嘉、博物馆理事戴耀宗和李超的陪同下,参观了世界馆和中国馆。9月12日,深圳隐秀高尔夫博物馆正式获得民办非企业博物馆资质。
上海高尔夫历史陈列馆的藏品,主要来自中华高尔夫传承协会副主席吴一非。一非多年来着重收藏中国早期高尔夫的历史文物,在中国属于高尔夫历史研究和收藏的开拓性人物。2017年1月9日,一非在《高尔夫》杂志上,率先发表了“你不应只记得溥仪打球的样子—中国近代高尔夫编年史”一文,促使我在高尔夫传承博物馆成立之后,开始了对中国早期高尔夫历史的研究。
那年,我结识了德国高尔夫收藏和历史学家、德国胡桃木球手协会会长克里斯托弗-迈斯特(Christoph Meister)。通过邮件联系,迈斯特告诉我,他的外组母1916年8月11日出生在北京,在快50岁的时候爱上了高尔夫。为了纪念外祖母,迈斯特多年来对中国和香港的高尔夫历史作了一些研究,完成了一些初稿和笔记。2019年9月18日,在欧洲高尔夫历史和收藏协会年会期间,我们在荷兰布赖恩贝克终于见面。两人一见如故,决定合作编著一本有关早期中国高尔夫历史的书籍。随后,迈斯特将他26页的英文研究初稿和参考文献发送给我。自2019年开始,在迈斯特初稿的基础上,利用新冠疫情带来的闭门机会,有时间详细查阅了上海出版的百年英文报纸《北华捷报》(North-China Herald)、北京出版的英文《华北正报》(North China Standard)、大连出版的英文《英满日报》(The Manchuria Daily News)、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40年代的英美和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报刊杂志、以及中文报刊杂志和网路信息等等。经过近4年时间的研究和编写,于2022年完成了300页的《中国早期高尔夫1870-1950》一书初稿。之后委托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但出版社审核一年之后告知,由于无法核实书中的许多认为,不能出版。2024年转而联系香港的BlackSmith出版社,双方一拍即合,目前中文板和英文版已经分别安排印刷,不日即将装订出版上市。根据本书的研究成果,加上多年来通过拍卖获得的20多座中国早期高尔夫的银质奖杯、奖盘、奖品、为上海定制的胡桃木高尔夫球杆、艺术品等等,我们在2023年建馆时,专门设置了中国馆。中国馆目前展出了28个对外开放口岸、50家高尔夫球场和俱乐部的历史文物信息。
经过研究发现,吴一非2017年在《高尔夫》杂志发表的编年史中,将1894年成立的上海高尔夫俱乐部,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高尔夫俱乐部的结论,有待商榷。2020年10月23日到2021年12月5日,我和迈斯特共同署名,在新浪高尔夫“高尔夫历史与收藏系列报道”专栏中,发表了有关汉口高尔夫俱乐部和上海高尔夫俱乐部历史的五篇文章,以无可争辩的历史资料证明,汉口高尔夫俱乐部成立于1878年,是中国最早、正式注册的高尔夫俱乐部,比香港高尔夫俱乐部(1889)早11年,比上海高尔夫俱乐部(1894)早16年,甚至比美国最早的高尔夫俱乐部——位于纽约杨克斯的圣安德鲁斯高尔夫俱乐部(1888),还要早10年。中国早期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得益于来自苏格兰卡努斯蒂高尔夫俱乐部的詹姆斯-菲利尔(James Ferrier)。菲利尔作为受雇于招商局轮船有限公司的船务工程师,既发起成立了汉口高尔夫俱乐部,又发起成立了上海高尔夫俱乐部。他因此被誉为“远东的汤姆-莫里斯”。
吴一非在2022年3月4日,通过《高尔夫》杂志,发表了他的第二篇“中国近代高尔夫编年史”,该文广泛地使用了我和迈斯特在新浪高尔夫专栏发表的五篇文章的史料,详细修改了他的第一版编年史。这些修订,也成为上海高尔夫历史陈列馆编年史的主要内容。陈列馆主办者在前言中,对我和迈斯特的研究成果表示特别鸣谢。
吴一非在上海高尔夫历史陈列馆展出了他收藏的中国高尔夫早期历史的一些珍贵文物,能够贡献出来,向广大观众展出,值得赞赏和庆贺。这些文物包括:
• 1901年5月5日,上海高尔夫俱乐部由A.J. 维克斯获得的一枚金盾奖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高尔夫金牌:
• 1916-1917年上海高尔夫俱乐部的一座冠军银质奖杯,是现存的上海高尔夫俱乐部较大型的奖杯。上海历史博物馆存有一只同样的1911年的冠军奖杯:
• 1930-1933年日本驻青岛总领事崛公一在青岛高尔夫俱乐部赢得的多座银质奖杯:
• 五只带有上海标记的胡桃木球杆球杆,其中一只铜片球道木、一只女子铜杆头推杆、一只鹅颈推杆,一只女子中铁。
此外,陈列馆还展示了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位中国职业球手程军,赢得1997年第三届沃尔沃中国公开赛的冠军奖杯。
自1871年上海建立第一座简易高尔夫球场开始,现代高尔夫运动便在申城扎根、发展,前后不少于7家球场和俱乐部相继建立,是现代高尔夫运动在清末和民国时期最发达的城市。这些散落于城市脉络中的球场,共同绘就上海这座兼具开放与包容的国际化大都市高尔夫文化的璀璨星河,不断融合、演变与传承,成为上海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一非最近专门为美国高尔夫传承协会会刊《高尔夫》(The Golf) 撰写了一篇英文专稿,介绍上海高尔夫历史陈列馆,列举了陈列馆的珍藏。
在阅读该文中,发现一个错误,汉口高尔夫俱乐部成立于1878年,不是1887年。我和《高尔夫》主编詹姆斯-戴维斯(James Davis)很熟悉,已经通知他更正过来。
我相信,深圳隐秀高尔夫博物馆和上海高尔夫历史陈列馆将为传播和弘扬源自苏格兰的现代高尔夫运动的历史和文化,分别做出自己的贡献!隐秀高尔夫博物馆正在筹备完成“现代中国高尔夫历史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成立76周年,使中国首家高尔夫博物馆实至名归!(未完待续)
炒股app排名,配资平台经营,最新配资平台导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