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你这数学题也太无聊了,还没我这个游戏一半好玩。”
周六下午,初一的儿子,对我递过去的数学作业,一脸嫌弃。然后,又一头扎进了他的平板游戏里。
我看着他那副沉迷的样子,心里那股熟悉的焦虑,又升了起来。我一直觉得,是游戏,正在毁掉我的儿子。他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了那些虚拟的、毫无意义的“打打杀杀”上。
我忍着怒气,决定看看他到底在玩什么“害人”的东西。我站到他身后,看他的游戏界面。
可只看了五分钟,我就沉默了。
那是一款极其复杂的星际战略游戏。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数据、变量和资源条。我儿子,正在以一种我完全无法理解的速度,进行着多线程操作:
他在计算,在当前资源增长速率下,升级基地和暴兵,哪个的“性价比”更高。
他在分析,敌方的兵种配比,并以此为依据,构建能完美克制对方的“最优数学模型”。
他甚至,还在规划,一条能让自己的后援部队,以最短时间、最小损耗,抵达战场的“最优函数曲线”。
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我可能,错得离谱。我的儿子,他不是在“玩物丧志”。他是在用一种最酷炫、最激烈的方式,在进行着最高强度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演”。
他不是讨厌数学,他是讨厌我们课本上那些,被简化了的、剥离了应用场景的、无聊的“数学”。
我该怎么做?我不能毁掉他的兴趣,但我也不能让他,只把这份天赋,用在游戏里。
我需要一个“翻译器”,一个能把游戏里的“核心算法”,翻译成数学语言的工具。
我找到了这本“一本初中数学压轴题”。它里面的题目,就和他游戏里遇到的挑战一样,没有固定的套路,充满了变量,需要调用多种知识,去构建一个临时的、复杂的解题模型。
我把书递给他,说:“儿子,别玩那个了,来,我给你找了个‘单机版’。这里面,有100个最难的‘副本’,你敢不敢,单刷试试?”
他看着那本看起来就很有挑战性的书,眼睛里,第一次,对“数学题”,露出了兴趣。
这本7年级的压轴题,京东价34.2元。我买的,是一座桥。一座能让我这个“老古董”父亲,走进我儿子那个“游戏世界”的桥。
#成长进行时#
炒股app排名,配资平台经营,最新配资平台导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